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发自上海
新浪财经日前对话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动物学教授、神经科学家马修·科布(Matthew Cobb)。他是当代少数兼具科学洞察与哲学思考的神经科学家之一,撰写的《大脑传》(The Idea of the Brain)是一部通俗脑科学全史,不仅是对神经科学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理解“意识”与“自我”的思想实验。
在独家对话访谈中,科布谈论了科学史的隐喻、人工智能的幻象、创造力的意义,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真诚忠告。

马修·科布既是神经科学家,也是思想史叙述者。他的观点提醒我们:AI 并非“未来的人”,而只是人类思想的一面镜子。我们用它探索世界,也暴露了自己的恐惧与渴望。
“科学让我们看见世界的复杂,而哲学提醒我们保持谦卑。机器或许能模仿语言,但无法模仿人心。”
喜欢被机器夸奖是自我欺骗
我提起自己最近和AI工具对话时的感受——它总是耐心、鼓励、让人放松。科布笑了:“那是因为它被训练成那样说话。”
科布说,它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它被“教”要那样做。问题的一部分在于——作为人类,我们有一种假定。从哲学上讲,我无法确证你是有意识的;这一切可能只是一个梦。
“我不能证明我头脑之外的任何事物真实存在,但有一点我确信:那就是我自己的存在。一切都可能是幻象,我可能在做梦。
“我们默认别人和我们一样有感受、会思考、会疼痛——这正是我们不应伤害他人的原因;动物可能也有相似感受。我们作出这种假设,称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在我的理解中,科布想说的,就是人类的“同理心”。
问题在于,科布认为,当我们面对机器时,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本能去对待它。比如养宠物时,你会假设狗或猫也有类似的感受,尽管我们并不真正知道。
我们对机器也会这样做。比如科布会对着复印机发火,抱怨它坏掉。而我,则会对着GPS发飙,抱怨它导错了路。人类对待机器的表现,有时候好像它是有生命的一样。
“所以当 ChatGPT 说’是的,你做得很好’时,你会觉得’哦,这很好’,但其实这是在自我欺骗。”
”我们需要保持警觉,要保持更批判的态度——它只是台被教导了要说某些话的机器。”
中国的科学正在改变世界
提到对上海的印象,马修·科布说,在英国,人们还在为电动车争论不休,很多人坚持继续造汽油车。而在这里,几乎所有车都是电动车,空气也非常清新。这一切都让他印象深刻。
“我必须说,中国科学的影响也在改变世界。”
“我刚刚完成了一本关于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传记——他是 DNA 双螺旋结构的共同发现者。书已经在英国出版。1973 年,克里克曾被问及:他如何预测 20 世纪末科学的格局?他的回答之一是——中国将成为全球性的科学强国。”
“如今你看任何一本顶级科学期刊,几乎都能看到中国科学家的论文,中国研究团队的成果。尤其是在农作物改良、食品生产新技术等领域,中国已经站在最前沿。同样,我认为未来在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神经科学 方面,中国的发展也将极为重要。”科布坦言。
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困境
但他也提醒,科技发展带来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容忽视。
“AI不仅耗电,还耗水。数据中心需要大量冷却水,而很多地区本就因气候变化缺水。这可能重演工业革命的故事——巨大的进步,也伴随环境的代价。尤其是在西方,这些数据中心往往建在已经因气候变化而缺水的地区。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投入大量努力,让这类基础技术变得可持续。”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未来人们回望今天,可能会像回看工业革命一样。那时的曼彻斯特(科布的家乡)是工业革命的中心,给经济带来了惊人的进步,但也极大的破坏了环境——煤炭燃烧、污染严重。那是向前迈出的一步,但同时也是向后退的一步。科布觉得如今我们也要警惕这一点。”
当然,解决方案似乎也可以在问题中寻找。
“也许 AI 能帮助我们——通过利用AI工具分析数据中的模式,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知道哪里适合建厂、怎样更可持续地发展,甚至发现新材料、新化学组合。这正是材料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领域——AI 可能帮助我们预测不同化学组合的行为、用途,以及它们未来的可持续潜力。”
“所以,我始终认为:AI 应该是工具,而不是权力的持有者。”
“如果我们让 AI 对拥有决策权,人类就一定会犯错。因为 AI 一般并不真正“准确”,除非在某些非常特定的系统里——而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保持警惕,不要盲目信任它的答案。”
给年轻人的建议:用手、用脑、保持怀疑
我希望马修·科布能够给当下的年轻人一些建议。新世代的他们是伴随社交媒体长大的,对科技非常熟悉,经常使用各种 AI 工具。然而有时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的未来——比如工作会不会被取代。
科布笑了,他说,如果你想永远有一份不会被机器抢走的工作,那就去机场给飞机装行李吧。那是永远需要人来做的工作。
当然,这只是玩笑,虽然这也是真实的现实。
总的来说,和人工智能一起成长的年轻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我给年轻人的关键建议是:把 AI 当作工具使用,而不是依赖它。而且要坦诚说明你使用了它。举个例子,在英国,学生们必须写英语论文。对于海外学生来说,这有时挺困难。我完全能接受学生先自己尽力写好内容,然后把文字交给 AI,让它帮忙改成更地道的英文。这时候,AI 并没有改变内容,只是润色了形式。
“如果学生在论文结尾写一句——‘我使用了 AI 来改进我的英文表达’,我觉得这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他直接把论文题目交给机器写,然后交上来一堆胡言乱语,还不说明,那我会非常生气。”科布说。
所以,科布认为,不要依赖机器,要知道它擅长什么。也不要盲目信任它的答案。每次你得到一个 AI 的回答,都应该去查证——去读书、查可靠的网站,自己验证。否则,你就会犯错。
其次,关于创造力。科布仍然不相信这些工具真正有创造力。它们能做出有趣的东西,但那并不是原创的创造。”
比如,对艺术家来说,真正的工具是你的手——笔、画笔、甚至触控笔。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现在用平板创作绘画,作品非常惊艳。
但本质上,那仍然是他的手与脑在工作。
“动手,用脑,不要依赖机器。”这就是他给年轻人的建议。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2025-11-07 21:23:44回复
2025-11-07 13:30:12回复
2025-11-07 23:03:10回复
2025-11-07 20:16:30回复
2025-11-07 22:45: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