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用益研究

  【摘要】作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不仅缔造了商业财富传奇,更通过信托和基金会为财富代际传承做出了长远布局。这则案例给高净值财富人群的启示是,真正的家族传承并非简单的财富转移,唯有 “守富”与“传志”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家族财富与企业价值的代际永续。

  提及AI,便会想到有“全球 AI 教父”之称的黄仁勋。这位出生于中国台湾的美籍华人,凭借在AI领域的卓越成就与英伟达的行业影响力,成为行业标志性人物。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近披露的文件,自6月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出售逾10亿美元(约71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股份,完成了现金资产的原始积累。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股价并没有因此下行,反而在AI浪潮的推动下,市值成功突破5万亿美元。

  作为英伟达创始人之一,黄仁勋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财富创造上,更彰显于长远的财富传承布局上。据悉,英伟达成立之初,他便前瞻性设立家族信托。据2024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通过信托和慈善基金会的运用,黄仁勋将为他的家人节省约80亿美元的税金。而近些年他又开始着手传承事宜,儿子和女儿先后入职英伟达,并深度参与企业新业务的拓展。

  创富之路:从“职场打工人”到“英伟达掌舵者”

  黄仁勋的逆袭之路离不开其颠沛却坚韧的成长历程与精准果断的创业实践。

  (1)跨越海峡到硅谷:黄仁勋的早期科技启蒙

  1963年,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教师。1972年,9岁的他因父亲工作调动,与哥哥被送往美国亲戚家寄养,后因亲戚家境窘困,转至肯塔基州的乡村寄宿学校就读。

  1974年,父母移民定居美国俄勒冈州后,黄仁勋进入正规学校就读,凭借过人天赋与刻苦,16岁便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1983年他取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随后直奔硅谷这个全球科技产业聚焦的“圣地”。为弥补知识短板,他于1984年报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进修项目,利用业余时间最终于1990年拿下斯坦福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2)跳出技术边界:黄仁勋实现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能力突破

  初入职场的黄仁勋,精准把握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脉搏。1983 年,入职 AMD公司担任芯片设计工程师,使他有机会接触芯片业前沿技术。1985年,他跳槽至图形处理芯片商 LSI Logic,从技术岗主动转向销售部,完成了从“技术思维”到“市场思维”的突破。

  在LSI Logic的七年间,黄仁勋凭借技术背景与市场洞察力快速晋升,历任业务部主任、“系统集成芯片”总负责人等高级管理职位,积累了客户需求洞察、团队管理、商业谈判等核心能力。

  (3)精准预判3D浪潮:黄仁勋缔造英伟达传奇

  1993年,30岁的黄仁勋敏锐预判“个人电脑 3D 图形化”的技术浪潮,与好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工程架构师)、柯蒂斯・普里姆(硬件设计师)决定共同开发3D图形芯片。1993年2月17日,英伟达正式成立,三人均分初始股权,黄仁勋出任公司CEO。

  创业初期,英伟达面临双重困境:一是,图形芯片市场尚未成型,风险投资普遍不看好;二是,行业内已有3DFx等成熟玩家占据份额。1996年,黄仁勋果断决策,宣布全面支持微软 Direct 3D API 标准,成功接入全球最大PC生态。1997年,RIVA 128 芯片上市,凭借性能与价格优势引爆市场,黄仁勋亲赴台湾与台积电总裁张忠谋达成合作,解决产能瓶颈,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1999年1月,英伟达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00年12月,黄仁勋以7000万美元现金加100万股股票收购竞争对手 3DFx,确立显示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

  架构制胜:信托与基金会的财富守护及税务优化之道

  众所周知,美国实行全球征税制度,且税种复杂、税目繁多。在此背景下,为规避赠与税、遗产税等高额税负,美国富豪们纷纷借助各类法律工具进行税务筹划。身处这一环境,黄仁勋亦未雨绸缪,早早开展了前瞻性布局。1995 年英伟达创立之初,便设立了家族信托;此后,凭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与公司前景的坚定信心,又陆续搭建了“黄氏不可撤销信托”、赠与人保留年金信托,以及慈善基金会,并将持有的英伟达股票有序置入这些专业架构之中。据美国《纽约时报》2024年报道,随着英伟达市值的持续飙升,按当时市值估算,这些专业工具的运用,将为他的家人节省约80亿美元的税金。

  (1)生前信托:紧锁企业股权的核心平台

  1995年5月1日,黄仁勋与妻子洛里设立“黄仁勋与洛里・黄生前信托”(简称“黄氏信托”),黄仁勋与妻子洛里作为共同受托人。截至2025年3月24日,该信托直接持有5.83亿股英伟达普通股,同时黄氏信托担任黄氏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间接持有英伟达4949万股普通股;此外,TARG M LLC 与 TARG S LLC 两家公司分别持有英伟达1000万股股份,而两家公司的唯一股东是黄氏信托。

  ‌可撤销信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性、控制权和简化继承程序等方面。委托人通常可自行管理信托资产,无需依赖第三方受托人,便于直接掌控财产分配。同时,可随时修改或撤销信托条款;百年之后,资产可直接转移给受益人,也无需经过遗嘱认证程序。

  (2)“黄氏不可撤销信托”:合规操作规避遗产税和赠与税

  2012年,黄仁勋夫妇设立“黄氏不可撤销信托”(The Huang 2012 Irrevocable Trust),黄仁勋及其配偶担任该信托的共同受托人,置入58.4万股英伟达股票。

  截至2025年3月24日,该信托持有英伟达2228万股股份。这个信托利用了1995年国税局批准的交易先例,被税务人士称为“I Dig It”。这种交易结构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遗产税,还能规避联邦赠与税。

  举例说明:

  假设有一位富豪A将1000万美元现金赠与一个为其子女利益设立的信托。因为1000万美元未超过美国赠与税的豁免额度,他不必为此缴纳赠与税。该信托随后利用这1000万美元和这位富豪A的一笔贷款,购买1亿美元的股票。根据美国国税局1995年的裁定,这些股票不需要缴纳遗产税。从而实现了规避遗产税和赠与税的效果。

一个信托,省税80亿美元?  第1张

  2016年2 月19日,黄仁勋夫妇在设立赠与人保留年金信托时,又设立黄氏不可撤销剩余信托(The Huang Irrevocable Remainder Trust)。截至2025年3月24日,该信托持有英伟达50,078,000股普通股,黄仁勋及其妻子为该信托的共同受托人。

  不可撤销信托让资产形成法律隔离,即便未来遭遇商业风险或债务纠纷,信托资产也不会被债权人追索,实现财富的安全保全。

  (3)赠与人保留年金信托(GRAT):巧妙规避巨额遗产税

  2016年,黄仁勋夫妇借鉴沃尔玛家族的避税策略,又设立多支赠与人保留年金信托(GRAT),置入300多万股英伟达股票。截至2025年3月24日:

  2016 年黄仁勋年金信托二号(The Jen-Hsun Huang 2016 Annuity Trust II)持有29,544,620股普通股,黄仁勋为该信托的受托人;

  2016 年洛里・林恩・黄年金信托二号(The Lori Lynn Huang 2016 Annuity Trust II)持有 29,544,620 股普通股,黄仁勋的妻子为该信托的受托人,并拥有独立投票权及投资权。

  GRAT的优势是如果未来信托出售股票,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税率10%-37%)可以由黄氏夫妇代表信托支付这笔账单,而不会被视为对其继承人的应税赠与(40%)。这样未来通过分批转让的方式可大大降低税负成本。

  (4)慈善基金会:实现社会价值践行与税务筹划双重功能

  2007年,黄仁勋夫妇设立“黄仁勋与洛里・黄基金会”。截至2025年3月24日,基金会持有63,793,830股英伟达普通股,黄仁勋及其妻子担任该基金会的董事。近年来,黄仁勋基金会的基金84%捐给了他们的捐赠者建议基金,基金名为GeForce,和英伟达游戏芯片同名。

  税法中有一个漏洞,捐赠者建议基金无需向慈善组织实际捐赠任何资金。当捐赠人去世时,基金的控制权可以传给他的继承人,而不会产生任何遗产税。

  英伟达2025财年的年报显示,黄仁勋夫妇通过信托、基金会和个人共持有英伟达3.77%的股份,他们通过担任各类信托受托人、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基金会董事,共同享有所有股份的实益所有权,包括投票权、处置权及相关指示权,确保家族始终掌握对英伟达的核心控制权。这种股权机构的设计,形成“核心控制-资产隔离-税务优化-慈善回馈”的完整闭环。

  子女培养:从“不循父业”到跨界入职的非典型成长之路

  硅谷向来有“创二代避谈父业”的传统:比尔・盖茨的子女深耕慈善与艺术领域,乔布斯的子女从未涉足苹果相关业务。黄仁勋最初也未将“继承家业”定为子女的必选项,而是鼓励他们追随自身兴趣发展。不过,近些年,他的子女已逐渐向家族核心产业靠拢,开始进入英伟达任职,并深度参与核心业务。

  (1)逐光热爱,黄氏子女的非典型成长之路

  黄仁勋和他的妻子育有一儿一女。

  儿子黄胜斌(Spencer Huang)出生于 1990 年,热衷摄影与电影,就读于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主修国际市场和文化研究双学位。毕业后,他未直接加入英伟达,而是前往中国台湾学习中文,短暂实习后与人合伙开设“R&D Cocktail Lab”鸡尾酒吧,直至2021年才结束运营。经营酒吧期间,他效仿父亲的管理方式,推行每周“五件要事”汇报制度,积累了基础管理经验。

  女儿黄敏珊(Madison Huang)热衷美食,高中毕业后进入纽约餐饮学院学习,2012年获得美国烹饪学院烹饪艺术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赴伦敦蓝带学院深造,获得葡萄酒、美食与管理高级文凭。毕业后,入职米其林二星餐厅。2015 年加入LVMH集团担任市场营销与开发经理,任职近四年。期间完成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数据科学短期课程,为跨界科技领域埋下伏笔。

  (2)跨界进修后,黄氏兄妹入职英伟达

  2019年成为黄仁勋子女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兄妹俩相继报名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六周的人工智能短期高管课程,随后分别进入顶尖商学院攻读MBA,正式向科技领域靠拢。

  其中,黄胜斌在短暂学习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高管课程后,又进修哈佛商学院人机交互短期课程,2022年又获得纽约大学MBA学位。攻读MBA期间,他为辉瑞、福特等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积累了商业运营与科技融合的实战经验。2022年正式加入英伟达,担任Isaac Sim Cloud团队产品经理,负责用虚拟环境训练机器人抓取、导航,为亚马逊仓储等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黄敏珊则在2020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英伟达市场部,凭借过往营销经验与快速学习能力,短期内调至Omniverse部门,负责3D设计和仿真软件产品推广。该部门为宝马、奔驰等企业打造“数字孪生”工厂,通过虚拟环境模拟生产流程降低试错成本,是英伟达重点布局的新兴业务。2021年,她取得伦敦商学院营销和战略MBA学位。

  (3)黄仁勋子女的差异化培养之路

  黄仁勋对子女的培养极具战略性。他将子女安排在机器人、Omniverse、Physical AI 等新兴业务部门,而非传统核心业务。这一安排既为子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又避免直接参与成熟业务可能引发的“裙带关系”争议。

  在英伟达期间,黄敏珊展现出强势的工作作风与出色的业务能力,晋升速度非常之快。她先后担任 Omniverse 部门产品营销经理、高级产品营销经理,2023 年晋升为公司高级董事并加入CEO核心团队,2025年3月升任物理AI平台的产品和技术营销高级总监。如今,她已成为能陪同黄仁勋出席重要行业活动的核心高管之一,还加入了父亲的“御用演讲智囊团”。

  相比之下,黄胜斌更为低调谦逊,工作中注重倾听与团队支持,在机器人项目中稳步推进产品落地,展现出稳健的管理风格。

  不过,《黄仁勋传》作者史帝芬・维特透露,内部传闻的接班人候选包括全球业务运营执行副总裁杰伊・普里、“CUDA 之父” 伊恩・巴克等核心高管。黄仁勋的子女同时加入关键岗位,黄敏珊的男友、联合创始人Chris Malachowsky、董事Aarti Shah等人的子女也在英伟达任职,让大家开始猜测硅谷存在“家族传承制”的可能性。

  结语:黄氏家族传承的核心启示

  对于超高净值家族而言,黄氏家族传承的启示在于:真正的家族传承并非简单的财富转移,而是构建一套可持续的生态体系——既要借助专业的法律金融工具守住财富根基,又要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延续家族精神与商业能力。在科技迭代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唯有将“守富”与“传志”相结合,才能实现家族财富与企业价值的代际永续。

  来源:新财道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