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2026年,继续看好AI应用与内容消费。AI应用,25年加速商业化,26年聚焦AI与老产品融合,微信、抖音、豆包等有望成为AI时代流量入口,此外AI+广告有望兑现报表。同时AI出海提速,依托高产品力与性价比抢占海外市场。游戏,景气与利润率持续上行,供给端版号增长支撑后续流水,腾讯网易米哈游新游密集,中型厂商创新品类潜力足渠道议价弱化+AI买量提效,利润率持续上行。内容消费,IP潮玩龙头加速海外布局、提升单店效率,谷子消费从野蛮生长转向优质整合;音乐平台量价驱动业绩,现场演出高景气;影视受益政策支持,AI助力内容创新,政策与供给都筑底回升。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中信建投:AI应用加速纵深 内容消费筑底回升  第1张

AI应用:从等待爆款,到商业化加速落地

回顾2025年,AI应用的关键词是 加速商业化。OpenAI从追求AGI全面转向变现,OpenAI预计25年内ARR完成从10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的跨越,Anthropic的ARR从24年底的1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5年7月的50亿美元,编程、搜索、多模态成为目前商业化最快的几个赛道。国内外大厂Token调用量快速增长,谷歌Gemini10月份Token量较7月增长33%,字节豆包9月底的Token调用量较今年5月增长超80%。重点公司AI收入跨越式增长,如海外Applovin在24年高基数下仍维持70%左右的收入增速,国内美图整体付费渗透率从1H23的2.9%增加至1H25的5.5%,可灵二季度收入2.5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超60%。

1)AI+老产品=新流量入口。腾讯微信最具备Agent化潜力,既拥有流量入口属性(超14亿月活),又集成微信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和社交生态,能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线上功能。字节的豆包与抖音在AI搜索(AI短视频、直播搜索)全面打通;也期待阿里巴巴的淘宝、支付宝与夸克等产品成为一部分AI的流量入口。此外,期待抖快有望推出“中国版Sora”,目前AI生图已经大众化,AI视频的全民推广可期。

2)AI出海有望成为关键词。海外软件付费意识较强,国内AI产品有望凭高产品力、高性价比获得快速增长,美图有望在北美节假日加快海外功能更新和营销节奏,此前AI合照、AI闪光灯等功能已推动美图系产品登顶海外多国的iOS免费应用榜。快手可灵海外收入占比70%,后续模型性能有望沿着世界模型、音视频同步生成等方向迭代,产品功能则可能借助灵动画布、短视频生成Agent更深度融入视频创作工作流。此外,Minimax、智谱等国产大模型公司,有望相继步入资本市场,融资有望进一步驱动商业化速度,其中MiniMax在2024年的收入已突破7000万美元,该行预计出海AI社交产品Talkie AI贡献绝大部分收入。

3)海外AI也加快融资-商业化进展,需重点关注OpenAI和Anthropic的进展规划。OpenAI推动ChatGPT接入第三方应用,为AI时代应用生态打样板,即一个超级入口+一众垂类应用。OpenAI预计2030年ARR达数千亿美元,Anthropic预计2028年收入达到800亿美元,企业客户的AI编程需求驱动增长。

游戏:景气与利润率上行不改,腾网米新游密集,创新品类仍有潜力

1)优质供给持续,“壮年玩家”正当强,判断高景气将延续。2025年国内游戏行业增长“回春”,该行认为主要是供给和需求双回暖带来,展望2026年继续看好游戏的高景气度。尤其是供给因素将在2026年继续改善。回顾2025年爆款新游戏,其版号大多在2024年及之前获得,2025年以来1~10月版号下发1441款,同比增长23%,判断这些版号有望2026年及后续持续贡献流水。从玩家和需求侧来看,该行认为“男大女大”、“头部付费大哥”等壮年玩家正当强,1H25游戏行业的ARPU同比增长13%,持续发掘用户付费潜力。

2)2026年腾网米新游密集,同时看好中型厂商的创新产品与长青运营。2025年行业爆款除腾讯《三角洲行动》之外,大部分来自中型公司,比如巨人《超自然》,吉比特《杖剑》等。2026年,头部公司腾讯、网易、米哈游的储备待发产品更加丰富。

3)A股核心5家游戏公司,2025年营收预计较2020年平均翻一倍,中长期立项和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从申万游戏指数成分股的整体情况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104%、112%,增速与绝对值均创23年以来新高。

4)线上的游戏社区、线下的网吧经营也持续受益高景气。上半年心动公司TapTap收入10.1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38%,增速也创23年以来新高;二季度虎牙直播收入11.5亿元,在淡季仍实现环比正增长;上半年恺英旗下传奇盒子收入同比增长65.3%,与贪玩掌玩等头部公司达成1亿元以上的授权合作。

5)AI+游戏,降本提效体现在报表,品类探索在路上。游戏(申万)指数成分股整体的研发费用率,从23年一季度的12%下降至25年二季度的10%。一方面是过去两年游戏行业的人员优化,另一方面也是AI驱动游戏研发降本增效。AI游戏对内赋能游戏研发,多模态生成、本地化部署AI模型和工具平台已较为常见。后续随着谷歌Genie、腾讯混元等世界模型迭代,AI+UGC游戏有望落地。

内容消费:潮玩增长未歇,谷子进入优质整合期,看好音乐与影视消费

该行将IP新消费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泡泡玛特等自有艺术家IP为主的“潮流玩具”,另一类是以动漫、游戏等ACG内容IP为主的“谷子消费”,该行认为后者经过近年的“野蛮生长”(大幅的供给增长、渠道极致扩张),2026年开始有望迎来头部集中整合。泡泡玛特的成长属性仍在,海外渗透率仍在早期,IP拓展和品类拓展仍有空间。

音乐消费:在线平台受益量价提升,现场演出景气延续

音乐平台回归在线音乐主业,量价驱动业绩稳步增长。短期虽有汽水音乐等新玩家挑战,但该行判断正版+完整长音频收听,依然会是音乐流媒体主要形态,音乐流媒体大概率不会向阅读市场“免费侵占付费”的结构演进。

现场演出需求高景气,是少有的年均消费频次依然在增长的消费赛道。同时近期韩国娱乐业在国内展业有望松绑,有望进一步支撑市场增长。展望未来,核心公司在国内有望在稳固自身优势的同时,进行垂直和横向布局实现增量,同时还有望以出海寻求更大市场。

影视:产品创新,政策向上,看好底部反转

产品不断创新,漫剧、团播和围绕粉丝经济的娱乐内容频出,市场规模高增。今年已看到在AI视频技术发展下,真人短剧衍生出漫剧,合力推动微短剧增长。同时团播在规范化、专业化下,持续蓬勃发展,在打赏的基础上,拓展广告植入、粉丝经济等多元变现方式。展望未来,从视频平台、IP资源方到制作公司不断以AI和IP迭代产品形态、驱动内容创新,该行持续看好新兴娱乐内容高速增长,相关参与方受益市场高增。

剧集行业,支持政策已现,有待供给走出底部驱动市场回暖。一方面,“广电21条”有望支撑剧集公司走出供给低谷;另一方面,爱优腾芒相继召开招商会,公布百部剧集,支撑未来两年的行业供给。综合影响下,供给底部已现,需求静待回暖。

风险提示:版权保护力度不及预期,知识产权未划分明确的风险,IP影响力下降风险,与IP或明星合作中断的风险,大众审美取向发生转变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用户付费意愿低的风险,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风险,关联公司治理风险,内容上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生成式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难度大的风险,产品上线延期的风险,营销买量成本上升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商业化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