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2025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乍看之下是一张“稳中有进”的成绩单:营业收入1193.27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19.75亿元,同比增长16.46%。然而,剥开表层数据,其背后却隐藏着利润虚高、资金链紧张、战略执行低效与合规风险加剧等多重隐患。

  一、利润含金量不足: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粉饰”业绩

  尽管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4.7亿元,同比下滑9.8%。这暴露出公司盈利增长严重依赖非主业收益,而非核心业务的真实“造血”能力。

  其中,最大一笔非经常性收益来自发行医药仓储物流REITs所带来的资产处置收益,确认净利润4.38亿元。此外,政府补助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也分别贡献了1.01亿元和4621.51万元。这些收益具有“一次性”特征,难以持续,却掩盖了主营业务盈利疲软的事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在发行REITs后仍需承担相关资产的租赁成本,未来将形成刚性经营支出,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毛利率的持续下滑——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7.7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也印证了其主业盈利能力的衰减。

  二、应收账款激增,现金流持续为负

九州通三季报藏隐忧:利润含金量不足、现金流承压、内控漏洞频发  第1张

  尽管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但九州通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39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61%,远高于营收增速。与此同时,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17亿元,虽较去年同期略有改善,但仍为负值。

  这一反差揭示出公司“收入增长快、现金回款慢”的经营困境。应收账款周转率从去年同期的3.67次下降至3.48次,存货周转率也从5.36次降至4.74次,反映出资产运营效率的下降。

  在“存贷双高”的财务结构下,公司货币资金180.69亿元,短期借款达128.83亿元,速动比率仅0.93,流动比率1.25,短期偿债能力已显紧张。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3.2%,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8.77%,处于行业偏高水平。

  三、战略执行低效,内控漏洞频发

  近年来,九州通积极拓展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与REITs证券化,但多项业务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探索阶段。例如,总代品牌推广业务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8%大幅放缓至4.31%;新零售业务中,B2C电商增速放缓至13%,规模仍然有限;“九医诊所”会员店虽达3000家,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研发投入同比微降,数字化降本成效未达预期。

  更严峻的是,公司治理与内控问题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至10月,旗下子公司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约20项,包括在军队采购中串通投标、提供虚假资料,以及多次因销售劣药被处罚。这些行为不仅导致多家子公司被暂停采购资格甚至终身禁入,更暴露出集团在快速扩张中管理能力滞后、风控体系失灵的深层次危机。

  结语

  九州通的财报,表面是增长,内里是焦虑。在医药流通主业增长乏力、行业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公司试图通过跨界拓展、资本运作与战略转型寻找出路。然而,若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质量、强化内部管控,那么眼前的“繁荣”或将难以持续,真正的风险,正在数据之外悄然积聚。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